吕玉同志系饮食服务中心副主任,工作中吕玉同志始终把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作为饮食服务中心工作的宗旨,默默无闻地奉献,努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学校的伙食工作发展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师生员工的好评。她的工作业绩突出地表现为:
一、新校区食堂建设的突击者
2007年8月24日新校区按时开出了第一顿餐,要知道前一天下午三点紫荆餐厅才通过验收交付给后勤集团饮食中心使用,24小时调试设备、清洁卫生、调度人员、做出可口的饭菜这是何等的不易。此后的一天,清水河校区饮食中心三个食堂按预定时间开火做饭,保证了从成都学院过来的3000多名学生顺利就餐。在之后的8月31日,当5800名新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清水河校区的时候,他们同样吃上了学校准备的可口饭菜。这可口的饭菜是无数后勤饮食人的辛苦换来的,也凝聚着吕玉的心血。
2007年年初,新校区学生食堂建设工作开始启动,吕玉作为中心负责人之一,会同新建办、设计院、设备厂家经过多次的商讨,修改终于确定了设计方案,使之既符合卫生防疫的要求又能满足餐厅实用的功能。方案确定后,他们又开始了厨房的设施设备的招标工作,吕玉认真查阅各种资料,从设计参数到技术要求,从设备布局到设备型号要求,前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综合各厂家的数据制定出严谨的招标文件,做到不漏项,统一材质和要求,保证招 标价格为最终执行价格,并留出足够的生产加工和运输时间才能保证新校区食堂的整个工程进程。在整个过程中,吕玉廉洁自律,严格按照招标程序进行,确保质量最好,价格最优。
5月,新食堂的框架已基本建成,中心又开始了施工工地现场的勘察工作,她每天往返于学校与新校区,大到厨房的功能区域划分,装饰工程的设计,小到每一个插座的位置,上下水的配置,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弥补了很多设计和施工的缺陷。那时新校区正在抓紧施工,每天在工地上勘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由于多种原因,建设施工方将交付安装的时间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6月1日改到7月25日,结果挨到7月底都没法进去,拖到8月5日又没交!一般的食堂设备安装要三周,调试需要一周,而如今仅仅剩下20天,如何保证在25日开业?8月10日,饮食中心顶住施工方的压力,让厂家强行进去安装。没有电源,只得向施工方买施工用电;没有水,就让绿化队用洒水车运水来做清洁卫生;没有施工通道,只得在墙上打了洞,搬来建安公司工程用的吊车将六米长的米饭生产线吊进去;那段时间吕玉是又急又累,天天在清水河校区蹲点协调安装,生病了还得提着个药瓶在工地上跑,
眼看离学生入住越来越近,大的设备用车吊,小的如餐具和米面油盐等物品都是员工搭跳板站在全是深沟的工地上一件件的传到还没有修好的库房里,只等水电一来,马上就可以生火做饭。但令吕玉没有想到的是直到8月22日下午5点,才等来了水和电。而这个时候工程都还没验收,从25号开始到28号有3000多名学生全部要住进来,两天的时间就能调试好设备做饭?想尽一切办法也要保证第一批入住的学生有饭菜吃!饮食中心组织了200个人的队伍帮助施工方连夜清洁保证23号的验收,一边组织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清查调试,一边做好准备从沙河校区、成都学院做盒饭调饭的预案。所幸,全面动员起了作用,食堂顺利点火。
开业头一星期,饮食服务的压力特别大,因为有些地方在施工,食堂供水供电的管道被挖断是常有的事,随时要组织人员进行抢修,那段时间吕玉他们根本睡不好,早上5、6点到新校区,晚上10点等学生吃完了才离开,确保了新校区的供餐。
二、教学评估饮食服务的贴心人
新校区建设工作刚刚落下帷幕,又迎来了一项重大工作——本科教学评估,后勤服务的好坏直接反应学校管理的水平。接待工作无小事,尤其是生活接待工作更是专家到学院的第一印象,每一位组员都是第一个对专家宣传和介绍师院的“形象大使”, 为做好专家来校期间的饮食服务,力争为学校评估工作增光添彩,中心全体人员上下一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昂扬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每一件细微的工作之中。评估准备工作启动后中心就制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方案,从伙食质量到就餐环境,从服务态度到清洁卫生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新校区的思园餐厅作为接待专家就餐的主要餐厅更是把迎评作为头等大事,由于新校区投入使用不久,周边的环境卫生不是太理想,道路上有许多集土,吕玉作为新校区的主要负责人,那一段时间没有周末和午休时间,和员工一起利用休息时间,冲洗食堂周边的道路,对就餐的环境卫生进行彻底的清扫,使每一个角落看起来都非常的干净整洁。为给专家提供满意的饮食服务,她和员工们一起为专家就餐的准备工作演练了一遍又一遍,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投入到就餐地点、菜品、花色、口味的选择上。评估期间,她随时听从领导的指示和安排,始终以积极的工作状态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早早地守侯在那里安排、布置,为专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三、 抗震救灾后勤生活保障的先行者
地震发生后,作为沙河校区的负责人和支部书记,深知震后后勤生活保障的重要性,地震过后刚刚平稳,吕玉就和餐厅经理进餐厅查看餐厅受损情况,安排餐厅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检查吊顶、水、电、气管道、阀门。学校要求震后后勤保障工作一定要跟上,再大的困难都要保证全校师生的就餐,吕玉和她的员工一直战斗在后勤服务的第一线。
下午四点左右,余震还不断的袭来,人们都在户外躲避,但为保证师生有饭吃,就必须冒着地震的危险进入操作间。这时,支部书记吕玉毫不犹豫的带着餐厅经理进入食堂,员工们看到党员干部不怕危险也陆续进入餐厅,投入到晚餐的准备中,保证了师生按时吃上晚饭,缓解了大家的紧张情绪,稳定了人心。
按时供应晚餐后,他们没有下班,吕玉知道震后供应会紧张,她又马上安排布置食堂的物资供应,与员工一起加班加点赶制第二天的馒头,一直忙碌到晚上十二点。12日晚,吕玉一直值守在工作现场,直至安排好第二天的全部工作才随便找地方靠一靠,凌晨4点他们又进入餐厅查看蔬菜采买和早餐准备情况。在气氛非常紧张的那段时间里,她几乎是连续工作,丢下家人一直坚守岗位,晚上就在办公室靠一下。
四、 学生员工的知心人。
面对近千人的职工队伍,几万名进餐者,要想把饮食工作搞上去、搞好,必须在职工队伍上狠下功夫,最大限度调动人员积极性。作为支部书记,她注重队伍建设,关心 职工的思想,经常和他们交流,员工有什么困难总会去找她。近几年饮食服务中心支部发展工作做得很好,党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该支部多次被评为集团的优秀党支部,吕玉本人也评为后勤集团的优秀党员。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该支部表现突出,作为先进基层党支部上报到省委组织部。
吕玉是集团工会委员、女工委员,非常关心职工的生活,积极协助集团组织各种活动,对生病有困难的职工主动关心帮助。在地震发生后,她逐一了解员工家里情况,不断安慰鼓励他们,安排员工轮流回家探视。夜里巡视在餐厅或操场上休息的员工,为他们送去西瓜、驱蚊水,积极为受灾员工捐款。
作为饮食服务者,她注意加强与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与学生会、伙管会等学生团体交流与沟通,细心研究饮食消费心理学,潜心揣摩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以及如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她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认真抓好伙食质量,注重高、中、低档菜肴的搭配,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花较少的钱吃到可口的饭菜。在他们的努力下,饮食服务中心供应的饭菜价格平稳、质量过硬、卫生过硬,深受师生的欢迎,很好地体现了我校后勤集团"服务至上"的宗旨,服务工作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与各级领导的肯定,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还积极主动地配合学生的各项活动,只要是学生需要的,她都能热情地给予帮助,与学生会一起举行烹饪大赛,为学生们体验生活,包饺子、下面条等提供场地,年三十为学生提供年夜饭等,提高了餐厅在同学中的良好服务形象,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与餐厅的沟通与理解。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卓有成效的工作及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为后勤集团及饮食服务中心赢得了声誉、赢得了市场,她在平凡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吕玉同志服务育人优秀事迹
• 发表于:2008-09-20 来源:本站 点击:1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