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烟台大学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教育全过程,以强化师生节俭意识为先导,以推进节粮节水节电为重点,以健全节约相关制度为保障,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引导,努力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
烟台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学生节俭教育,连续两年把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列为学校年度重点工作,教育引导学生“崇尚节俭、修身律己、践行责任”。
2013年,学校相继出台《关于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在全校开展“崇尚节约 摒弃浪费”讨论并践行活动的通知》,并在全校发起“弘扬勤俭节约优秀传统,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倡议。
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校内舆论阵地,广泛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校团委、各学院还充分发挥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作用,建立互动平台,广泛开展勤俭节约大讨论和“节约之星”“文明之星”评选活动。通过讨论,同学们普遍认为,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但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实现中国梦更离不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
2013年5月,在全校“光盘”行动感召下,7名餐厅保洁员自觉参与,以吃学生剩餐的方式倡导节俭。在一些人看来,这并不是多么光鲜的事。而保洁员主动吃剩饭,并不是因为贫困,而是因为他们经历过困难年代,从心底觉得剩菜剩饭扔了可惜。保洁员吴明华就经常说:“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看着有些剩饭丢掉,心里疼得慌。”其实吴明华家里并不困难,他的儿媳就很为老人的做法感到自豪,并发动家人、亲友一起勤俭持家。他们这种朴素的节俭行为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师生,如今,学生的“光盘”意识明显增强,节俭行为蔚然成风,餐厅每天的泔水量比过去减少2/3,光盘率达98%以上。
烟台大学“光盘行动”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一定反响。“保洁员吃剩饭倡导节俭”先后入选2013年度“山东十大凡人善举”、2013齐鲁公益盛典“年度公益项目”、“2013全国影响三农十大新闻事件”等。
二、深化教育,精心培育崇尚节俭的校园文化
多年来,烟台大学在师生员工中大力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活动,使师生员工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切实将节约型校园建设落到实处。
学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节俭教育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鼓励相关专业教师开展节约能源、循环利用等主题的课堂教学和科普讲座。每年新生入学教育,各学院都将节俭内容纳入其中,引导学生合理消费,不要盲目攀比。学校引导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节能环保实践活动,“节水宣传周”公益活动、“世界地球日关灯一小时”等已成为烟大学生的品牌活动。同学们还纷纷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为宣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去年以来,学校通过组织学生与保洁员座谈、开展“崇尚节约、摒弃浪费”主题班会讨论等形式,让节粮节水节电的“三节”活动和“光盘”行动走进学生“第二课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设立“学生文明就餐督导员”,倡导学生文明就餐;成立“学生文明督导委员会”,加强用水用电等行为的监督,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在学生“勤俭节约成果展”上,不少“节俭达人”将自己的节俭创意拿来分享。通过以上措施和活动,同学们的节约意识不断增强。2013年,学生宿舍较往年节约用水28.9万吨,公共场所较往年节约用电11.2万度。
三、强化管理,全面构建促进节约的保障机制
为将“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落到实处,学校将“三节”活动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三节”活动实施方案,在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基建后勤等方面建立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在节粮节水节电等各个环节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努力降低办学成本。全面推出大小份套餐、半份菜和精细化服务,尽量避免学生剩餐现象。成立节能管理办公室,进一步完善《水电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对有关单位水、电指标实行定量考核;积极推广使用节能灯具、节水设备,2013年节约经费40余万元。
学校不断改进后勤服务水平,强化节约管理;严格公务开支标准,控制各项经费支出;规定新建教学实验楼一律不搞豪华装修,严禁超标配置办公用房、家具和设备。在学校的要求和推动下,各学院也纷纷推出《日常办公节约办法》等制度措施,使节俭办学逐步实现了制度化、常态化。(烟台大学党委书记 崔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