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支部入课堂,党建创新话幸福——物业服务中心党支部党建活动创新侧记

物业服务中心发表于:2018-10-29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911

    将支部党建学习与马院专业老师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是物业服务中心党支部在开展对标争先工作中提出的一项创新措施,此举得到马院党委与保障部党委的鼓励并予以大力支持。

    10月25日下午,物业服务中心党支部一行20余位70、80、90后党员、积极分子,在清水河校区品学楼B305教室,与六十余位00后大学生共同聆听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强副教授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新时代如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刘强副教授对物业支部的此次党支部活动高度重视,考虑到教工支部成员与00后同学们存在差异性,为了既让课堂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同时又能对师生展开的思政教育有针对性,对教学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课堂教学与支部学习的需求。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刘老师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这句话,开启了当天的教学活动。

    刘老师播放了一小段视频,是记者在不同高校随机抽样听取当代学生对幸福理解的采访,被采访者有说幸福的,也有说不幸福的,以个人获得的金钱与财富的多少来评判自己对幸福的感觉者不在少数,同学们对此似乎不太认同。视频结束后,刘老师随机请在座的同学与支部同志讲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同学们的答案与《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契合度高,对幸福的理解更偏重于学业能否顺利完成及对未来职业的憧憬。而支部同志们因为生活的阅历与同学们不一样,对幸福的理解更为实在而平凡,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形容更为贴切。刘老师引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段话予以评述,“幸福不在遥远的天国,也不在人的任意想象中,幸福就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就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中”。

    结合视频及师生对幸福的理解,刘老师评述了目前两种流行的幸福观,一种以资源占有多少作评价,另一种以物质享受多少作判断,前者主要源于人性、利益及市场经济对人的影响,后者则源于刺激、欲望和消费主义;这两类观点导致人生观异化,将作为幸福条件的占有资源当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有害于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刘老师又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着手,对幸福的正确含义进行引导,那就是人性止于至善,人格需完善与高尚,个性要健康和丰富,生活需要乐趣、创意和魅力。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全方面多层次的,不是单一的狭隘的。刘老师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评价外在的善、身体的善和灵魂的善的统一,是道德最完美的结合。他将幸福感归纳为成就感、获得感与和谐感,提出幸福是生活中最好的东西,是善中的最善,幸福应该是为了灵魂而借助外物,不要为了外物竟然使自己的灵魂处于屈从的地位。

    最后,刘老师以《礼记·大学》中的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作为结语,并对在座同学及支部成员进行勉励,希望大家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待自己,笑对生活中遇到的顺境与逆境,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支部成员及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刘老师这节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后支部继续开展支部政治学习,对党委布置的几份文件展开学习与交流。会后,同志们表示与同学一起走进教室,接受马院专业老师指导感觉新颖,收获很大,对结合实际工作做好服务育人方面的思政工作有了新的体验与感受,对此次全新政治学习形式的开展表示满意。


QQ图片20181101151939.jpg

关键字:

关注我们,后续将提供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