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至,成都的气温逐渐攀高。为了给留校师生和教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保障饮食服务的正常有序运行,有这样一群人依然坚守在最前线,冒着酷暑,忍着高温,怀着对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如既往提供优质服务。
“冰火”两重天
刚踏进食堂门口,一股凉风便迎面而来,顿时感到一阵清凉。随着中央空调的全面安装,餐厅再没有以前的闷热,就餐环境凉爽舒适,许多因为天气炎热而放弃到食堂吃饭的师生也纷纷回归。“以前到了夏天就不愿意来吃食堂,人多,而且又闷又热,现在好了。”也有同学笑着表示现在吃饭都能多吃点,不会因为夏天太热而食欲大减。
然而在厨房里,却是另一番天地。
大灶上的火苗欢快地高高跃起,顿时激起一层热浪,周围的温度仿佛又上升了。红案组的厨师们站在大灶旁,下锅、调味、翻炒,动作一气呵成,一如既往的熟练快速,仿佛丝毫不受影响。但仔细一瞧,众人的脸上都被烤得通红,额头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地往外冒,就连工作服,都被汗水浸透。
白色的蒸汽弥漫在蒸煮间内,潮湿的空气混合着高温,仿佛变成了桑拿室。刚一打开蒸柜,便又是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负责蒸煮的师傅带着厚胶手套,被熏得满头大汗, 仍然一丝不苟地执行着工作流程,将蒸好的面食一一取出放置到推车上,再将发酵好的面团一一放入。
蔬菜间、肉食加工间内也是一个个忙碌的身影,选料、切配、清洗,没有人懈怠,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各项工作,以保证菜品的供应及时。这里同样没有冷气,只有风扇呼呼吹出的热风,稍微缓解一点酷热,但汗水依然满布众人的脸上。
此时操作间内温度已经高达40℃,还有让人呛鼻的油烟味,餐厅的师傅们却早已习惯。每年的这个时候,他们都是如此,在高温和闷热中坚守。“每年都这样,很幸苦,但咬咬牙坚持坚持也就过了,”大灶组的高师傅笑着说,“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对它负责,要对师生负责。”在这里没有人退却,没有人松懈,仍然如往常无数个日夜,严格遵照流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天热,挡不住心更热。正是后勤人爱岗敬业,为师生服务的这份热忱,让他们选择在 “冰火”两重天中默默坚守,为师生及时供应上可口的美食,让他们在酷夏中也能吹着空调,吃得舒适、吃得满意。
一天之计在于晨
清晨四点半,风华餐厅田林师傅的闹铃准时响起,她麻利地翻身起床洗漱,快速收拾好一切,直奔餐厅。盛夏的这个时候天空已经开始泛白,空无一人的校园里也感受不到冷意。来到餐厅,田师傅换好工作服利索地开始准备工作,选材、和面、压面、揉馅、捏制,田师傅动作熟练地进行着,快速地包好各个品种的馒头、包子,再送到蒸煮间蒸煮。
伴随着时钟滴答滴答的声响,阳光落进食堂,连续工作了两个小时后,田师傅的额头上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两小时的工作成果,最终保证了早餐的供应。七点钟,餐厅准时开餐,师生陆续来到餐厅就餐,虽然是假期,面点的品种依然很多,师生们照样能够吃到各自喜欢的面点。
早餐结束后,田师傅的工作才只完成了一小半,午餐、晚餐同样需要供应面点。特别是晚餐,由于前来购买馒头、包子等带回家中充当早餐的教职工人数众多,晚餐的供应虽不如早餐那样时间紧迫,但其实也并不轻松。如此一来,一天站上七八个小时已经是常态,只有午餐结束后,才有两小时的休息时间可以喘息一下。加上炎热高温的天气,往往一天站下来背后就已经湿透了。
而在这种炎热的时刻,田师傅依然在思考如何满足师生需求,推出更多既美味又具有地方风味的面点。今年6月,田师傅作为厨师代表被派往山西学习面点制作。在那里,她学习了新的制作方法。假期一开始,田师傅就买回来果丹皮、黄米面,动手试验新品种的制作,在假期开餐期间,又成功推出了两个品种。“多想想新品种做什么、怎么做,注意力分散了,便感觉不到那么热了。”面对为何高温下还如此努力的疑问,田师傅如此回答。“只要师生觉得我做得好吃、喜欢吃,热点累点也值得了。”
高温在外 安全在心
“这种时刻也不能忽视安全。”这是值班餐厅经理面对高温时说的第一句话。随着三伏天的到来,气温高升,操作区热浪滚滚,再没有降温设备的情况下,食品安全问题也受到一定威胁。在经理的要求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安全意识下,所有员工都十分注意食品安全卫生。即使再闷再热,也都没有人摘掉头上的工作帽、口罩,也没有人直接用手胡乱擦汗,实在热不住了,也都是用干净的毛巾擦一擦。库房保管员在这种天气也更加忙碌。每天都要比平时跑上更多次数进行巡视和检查,及时排查出变质食品,杜绝变质原料进入餐厅,同时加大存贮力度,保障原材料安全卫生。
洗碗间内,洗碗组员工正在忙碌有序地开展着工作。一清二洗三消毒,他们严格地执行着规定流程。为了食品安全,清洗池内的水温度都很高,清洗完毕后所有餐具还要经过蒸汽高温消毒,有时还会将餐具烫变形,洗碗组的员工即便带着胶手套,也很容易被烫伤。在这样的大热天,被烫伤的几率就更高了。随着高峰期的到来,回收的餐具更是一波接一波地被送到这里。但所有组员还是耐着高温,顶着压力,动作迅速地将一个个餐具放到洗碗机上进行高温消毒,全力保障着食品安全。
烈日炎炎,服务部机修员工顶着大太阳东奔西走,奋斗在保卫生产安全的第一线。假期伊始,他们的工作计划就列出了长长的一串,为了完成维修任务,他们牺牲周末时间,加班加点,进到各个餐厅对机具设备进行检修,对操作区域进行修缮。每个人的工作服上都满是油污,被汗水浸透。但他们没有任何怨言,整个部门以最高的效率运转着,及时将发现问题的设备维修,切实保障机械的正常运转,保证生产安全。
高温在外,安全在心。沙河饮食服务部的每一位员工都将安全铭记于心,将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不计个人得失,全力以赴,保障安全工作,让各位师生吃得放心。
晕倒了再站起来
高温中的长时间坚守,对员工的身体素质也是一项考验。
阳光餐厅2015年度优秀员工杨世华,她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员工,对她来讲每年战高温也是应该很有“经验”了,但刚开始的高温还是让她难以适应,整个操作区就像一个大蒸笼,往里面一站,就仿佛在蒸桑拿,随手一摸,就连工作台都是温热的。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让她一度出现不适。头晕、头痛、四肢乏力,杨世华出现了轻度的先兆中暑症状。餐厅经理立刻让她停下手中工作去休息,避免进一步中暑和引发晕厥。
杨世华回到宿舍,服下藿香正气水,躺下休息了几小时后,下午上班后不久便又回到了餐厅。“感觉自己好点儿了就还是继续回来上班,本来餐厅人手就比较紧张,少我一个可能就会对供餐造成影响。”杨世华摸摸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还是自己第一次没能及时适应。不过就算晕倒了也要再站起来,毕竟还有那么多人等着吃饭呢。”
与高温作斗争,在酷暑中坚守,是全体饮食员工用行动做出的回答。即使身体出现不适,也在调整后的第一时间返回一线工作。而为了保证员工有充沛精力迎战高温,防止中暑发生,食堂也在保证日常工作餐的基础上,特意分发了王老吉、准备了藿香正气水等物品防暑降温,同时为四处奔波的维修人员提供绿豆汤、酸梅汤等,携手共进,打好暑期供餐这一战斗。
聚少离多 剪不断的亲子情
在阳光餐厅吃过蒸肉的,应该都不会忘记这位卖蒸菜的师傅吧!他的名字叫何进,他是河南人,是餐厅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师傅了,他如同许许多多的务工人员一样,离家来到这里工作,为了在老家的女儿而努力奋斗着。放假伊始,何进师傅原本以为终于可以有几天假期与赶来成都的女儿聚上一聚,但没料就餐师生比往年有所增长,餐厅供餐人手紧张。不舍之下,何进师傅还是毅然回到餐厅继续工作,也只能对女儿说一句抱歉。
中午要下班的时候,何进师傅的女儿来接他,看着爸爸在这么热的天气里工作了大半天,到一点半才吃上午饭,说不心疼是假的。“这么热的天,我在路上走都热得遭不住,想到他还要在没有降温设备的操作间里工作,时间又长、吃饭又晚,很心疼了。”但是她也对爸爸的选择表示了理解,找到这份工作的时候,就知道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服务工作始终是要以服务对象为优先。“只要来吃饭的老师和同学觉得满意,他的付出也就有回报了。”
当谈及是否会因此影响和女儿的感情,何进师傅有些遗憾的说只有趁着下班时间多陪陪孩子。其实,像何师傅这样的并不只是他一个人,还有许多的员工,也曾因为工作而挤压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他们平凡地工作,默默地付出,却依然能以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人动容。
亲情不会因分离而被剪断,付出不会因平凡而被埋没。员工们的这些奉献,正一步步提升着餐厅水平质量的进步,赢得越来越多师生的肯定,为学校创建双一流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炎炎夏日,默默坚守。沙河校区饮食服务部的全体员工多年来在高温中坚持斗争,为师生提供有力的伙食保障,用辛勤和汗水,让服务不断优化,让师生更加满意,也让我们为他们的付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