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我同大家分享一段几米的漫画,希望您也和我一样有所感触。
大家好,我叫“郝完美”,现在读小学三年级。这个名字是爸妈为我取的。他们说,我小时候,不管正面看背面看,醒着睡着,或笑或哭,我看起来都好完美。
可是,随着我慢慢长大,事情就变了……
爸妈的要求愈来愈多,学校的要求愈来愈严。我觉得很累,真想大叫:我不是完美小孩啦!我想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跟我一样觉得自己不完美。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真诚的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认为自己是一名“完美小孩”。幼儿园作为学龄前儿童的重要教育机构,我们更该循着汪校长的谈话,向“更新观念 育人为本 内涵发展 不断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方向迈进。
幼教工作这几年,我在单纯与忙碌中度过。每天接触到活泼可爱的孩子,接触到早出晚归的家长,我不禁问自己,我,一名的普通的幼儿教师,我能为家长们做些什么?为战斗在学科建设一线的高校教师们做些什么?我不禁沉思: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爱孩子,关爱孩子的成长过程,为学校一线教科研老师们的下一代成长尽一分心,出一分力是我的责任。我不禁自省:在高校教师忙于事业,而使自己的孩子走进幼儿园的年龄越来越小的时候,我剥夺了孩子们追求完美,希望完美的愿望了吗?我能做到“更新观念 育人为本”,使家园一体,实现快乐教育吗?
我不是诗人,不会用漂亮的诗句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歌手,不会用动听的歌曲来咏唱我的岗位;我也不是学者,不会用深邃的思想来写就个人的价值。但,我是一名教师——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我要在储满“师爱”的脑海中采摘如花的词汇,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
九年前的我开始了幼儿教育工作,那一年我刚满20岁,也是在那一年我接受了一个称呼“郑妈妈”,这是我对所带的二十几个孩子投入的第一份感情。面对这个称呼我没有羞涩,没有尴尬,有的是自己被孩子们接纳的喜悦与责任。
今天的我与孩子们的相处方式更多,担当的角色也更多,但他们始终是感动我,牵动我的小精灵。从每个孩子身上我看到生命的起点,看到希望的田园。记得刚走进电子科大实验幼儿园那一年,我的班上迎来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其中有一位漂亮的小姑娘—小名叫萱萱。她大方聪明,讨人喜欢。但几个月下来,我只看到她早熟式的懂事与坚强,却少了三岁小孩应有的天真与快乐。脖子上挂着一面家人自制的小牌,她说是“乖孩子金牌”。与负责接送萱萱的奶奶交流后得知,这是奶奶专门为她制作的“金牌”,目的是表扬萱萱按她的想法做事。萱萱父母工作繁忙,鲜有时间照顾孩子,家庭教育的重担便落到奶奶身上。奶奶尽心培养孩子,放学时间带萱萱学英语、小提琴;每天安排萱萱跑步半小时,背诵诗歌等等。奶奶用心良苦,却不想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如果继续下去我为萱萱的心理健康感到担忧。我能为小小年纪就背负这么大压力的她做些什么呢?除了在幼儿园给予她轻松快乐的氛围,我与她的父母及时沟通,将对孩子身心健康有益的教育方法教给奶奶。萱萱的活动有了变化,从背诗变成玩沙;从学兴趣班变成去公园;从奶奶一人教育变成父母亲自参与。一学期后,萱萱露出开心自在的笑脸,还出现调皮淘气的举动。我松了一口气,这才是自由的完美小孩!
有人说教育孩子要饱读书刊,要费劲心血,但我要说,教育孩子更要心思豁朗,要时刻感动。用我们的行动为孩子们构建轻松的学习、生活环境;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为家长提供科学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法;用我们的善感之心融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将不会倦怠,不会衰老。
我试着去感动孩子,却时常被可爱的孩子感动着;我试着去吸引孩子,却时常被天真的孩子吸引着;我试着去拥抱孩子,却时常被热情的孩子拥抱着。快乐的幼教工作让我执着于去了解和关爱孩子,我用我的热情与智慧陪伴孩子,呵护他们成长。
我明白了,我能为学校人才培养做什么:作为大学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我们,它就是关爱孩子,让作为未来人才的孩子们愉快成长;它就是服务家长,让培养高校人才的家长们无后顾之忧,安心教学与科研;它就是反思自己,让我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我相信在每个校园,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大学校园,人才培养的宗旨永远是相通的。作为幼儿教师,我愿意,细心呵护孩子、精心教育孩子,与孩子一同体验成长的快乐,寻找真正的完美。
我希望漫画这样延续下去:
随着我慢慢长大,随着我进入幼儿园,我体验到家园一体的温暖;
我得到父母的呵护,老师的关爱,养成了乐观、自信的品质;
我依然是“好完美”!(电子科大实验幼儿园 郑芳)
关爱孩子,塑造完美
• 发表于:2012-07-07 来源: 点击: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