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下午,随着知味实训基地里十道经典菜肴——麻婆豆腐、小炒肉、熊掌豆腐、蚝油西蓝花、香酥鸡排等菜品陆续出锅。《知味》素质教育公选课第十期也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考核过程中,同学们摩拳擦掌,想把学习的成果纷纷展现出来。各组成员有条不紊地对抽到的考试菜品进行分工合作,洗菜、切菜、配料搭配、烹饪、摆盘。经过一系列的制作过程,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作品诞生,实训室内传来阵阵香味。罗恒老师对各小组的作品从操作规范、烹饪步骤到菜品色香味形进行了一一点评,称赞同学们基本掌握了一些经典家常菜的做法。
评分结束后,罗恒老师对这次考核做了总结,肯定了这四个月同学们的学习成果。罗老师说:“非常高兴同学们能以这么优异的成绩从《知味》毕业。我不培养你们成为大厨师,而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提升生活品质,希望你们成为热爱生活并且会生活的年轻人,也希望《知味》交给大家的并不仅仅是学会做菜,而且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找到创新的灵感。”
《知味》课程教会了同学们基本生活技能,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自《知味》开课以来,清水河饮食服务部与罗恒老师在对课程精心设计的同时,也征求同学意见,开设同学们喜爱的包饺子、西式菜品等特色教学项目。本学期共对十多个菜品进行了教学。无论是回锅肉、麻婆豆腐、水煮肉片等经典川菜,还是面点制作、火锅干锅,同学们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烹饪技能的同时,还能通过对不同食材的搭配,不同菜品的烹饪,感受团结协作的力量,体会生活的乐趣。
《知味》课程让同学们学会感恩,学会思考。来自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邵瑞洁同学说:“所谓‘素质教育’,是一种渴求于摆脱‘应试教育’刻板印象的符合时代发展的科学教育理念。而知味课程区别于传统的坐在书桌前埋头苦学的教学方式,正是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趋势和潮流,这样一种看似与专业课程毫不相关‘不务正业’的新的学习方式,却是从另一方面培养了我们实践操作的能力,成为了‘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在实践中学习,既是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格物致知’精神的展现。知味课程不仅仅是教授简单的烹饪技巧,更是一份来自中国式厨房的人文情怀。厨房中的烟火气滋养了千百年来对家庭的牵绊和对故土的留恋,也成为了一个人心中最温暖的存在。出自家庭厨房的一日三餐,既包含着食物本身的魅力,也是父母辛勤付出的体现,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应当心怀感恩之情。”
《知味》课程让同学们知生活本味,倡积极乐观之议。来自公共管理学院的杨玥瑶在学习感悟中写到:“当代大学生群体常常处于外人看来显得有些矫情的压力中,如果得不到有效排解甚至可能产生心理问题。但当我们跳脱出大环境来看我们的生活真正需要的,往往只是一些很基本的东西,食物就是其中之一。知味课程让我们在繁忙的校园生活中得空做一些看似‘浪费时间’的事,正是期望我们卸下压力回归生活的本质,照顾好自己,积极乐观的处事待人。”
《知味》课程让同学们收获友谊与协作。来自物理学院的刘率说:“与同学们的友好协作,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完成每一周不同风格样式菜品的挑战,也是令我很难忘的回忆。即使大家一开始都不怎么会做菜,但是大家还是愿意拿出自己最大程度的努力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展现给彼此的是最真实的自己,也感受到了最纯粹的快乐。我们会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克服万难最终做出的美味佳肴而开心不已,也会因为合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大家一起共同成长而不自觉地嘴角上扬,心中充满成就感。
《知味》课程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是学生走向社会、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的基础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生活技能,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十期《知味》课程在同学们依依不舍的实操考试中结束。
第十期《知味》课程已经圆满结课,但对于同学们和清水河饮食服务部来说也是另一个新的开始。目前,《知味》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选课工作已启动。清水河饮食服务部将继续以“服务育人,劳动育人”为宗旨,使知味课程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