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炒哥:真诚的笑容最动人

发表于:2013-08-29 来源: 点击:1590

      科大BBS清水河畔、人人网上,大家分享传阅着一位食堂配菜师傅的照片:他,满面笑容,愉快乐观,忙碌在同学们和厨师之间时,仿佛不是在面对众口难调的繁杂工作而是在迎接着一群来家里做客的老友。他就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炒哥”的王义贤,也有人叫他“小二哥”。他驻守这方小炒窗口至今已有十九个年头,光是配菜就已经干了九年。十几年里,他用一腔热情把灶台变成服务师生的平台,把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乐观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传递给每个来过小炒窗口的人。
      王义贤工作的小炒窗口在银桦餐厅二楼。大家别以为每天十一点开饭时他才上班。清晨六点半,他就已经戴上了围裙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切配各种肉食。鸡鸭鱼肉、丁丝片块、生粉调料仔细拌好,几十斤肉食准备停当已经十点多了。喝口水稍事喘息,小炒哥一天里最繁忙的时刻马上就要来。
      十点半,小炒哥来到操作间,这比其他师傅提前一刻钟。他非常仔细地把窗口的角角落落擦拭一遍。为了保鲜,之前切好的肉都保存在冰箱里,他把肉取出来提前解冻。食材盘子摆放整齐,窗口一尘不染,王义贤才觉得踏实:“我们的工作和大家健康直接相关,卫生非常重要,开饭之前和收摊之后,窗台都要打扫一遍。”
      这时候,有同学开始来排队了。十点四十左右,炒菜师傅开启了燃气灶和抽油烟机,厨房立刻被轰鸣声淹没,面对面说话都要凑得很近才能听见。只见小炒哥满面笑容地对打饭同学吹了一声清脆俏皮的口哨,眨眨眼,右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同学立刻领会了意思,并报以同样的微笑,点菜就在这样快乐的心情下开始了。这一套好办法是王义贤在长期工作中摸索出来的。刚接手配菜工作时,他的开场白是“同学你好,要点什么?”这样一天几百次说下来经常是口干舌燥而且耽误速度,可是不打招呼也不好,用心的他就琢磨出了这个方法。口哨声比嗓音高,容易被听到,配合真诚的笑容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同学们间的距离,请的动作让大家感受到了礼貌和尊重。“只要多用些真心和热情就能得到同学们的回应,我快乐,他们也快乐。”小炒哥眼里闪烁着诚恳的光芒。
      第一位同学点了宫保鸡丁,王义贤开始配菜。只见他在碗摞上用拇指轻轻一扣,盘子就稳稳翻到手中,向后素菜架轻轻一转身三四秒钟就取好了花生米黄瓜丁青红椒丝,再转半圈,同样轻盈一扣取好小碟,迅速夹好鸡丁放进小碟,两个一摞传给炒菜师傅。整个过程只用十几秒钟,他轻盈麻利的动作简直像是舞蹈。
      来吃饭的同学越来越多,鱼香肉丝、木须肉、香辣鱼,小炒哥清脆的口哨频繁响起来,碗一只只轻盈地落在他手里,夹子在菜盘上飞舞,准确无误地起起落落,菜品迅速装好,整个过程眼花缭乱,让人佩服他的敏捷机灵。王义贤一个人配菜要供应四个炒菜师傅,同时还要打饭。为了争取速度,他飞快转动身体,一分钟里,他能配好五到六份菜。几十个菜名,每个菜名对应不同荤素搭配,光是记住这些菜单都要费一番心思。面前荤菜二十几盘,背后素菜二十几盘,王义贤能够转身间准确到达目标,百发百中。他的工作画面就像是一部摁下了快进键的电影。
一个男生点了“鸡蛋牛肉”,小炒哥把耳朵贴过去问:“是鸡蛋牛肉对吧?”,得到肯定后小炒哥喊了句“好嘞”,微笑着开始配菜。食堂吵,加上口音,很多菜名听起来混淆,比如鸡蛋牛肉和孜然牛肉、青椒肉丝和京酱肉丝,他都会耐心地确认。“都说配菜又烦又容易和同学起矛盾,其实有时多花几秒钟,就能避免一场误会”。
      十二点钟左右,吃饭的高峰到来了。锅铲叮当声、炊具轰鸣声、人流嘈杂声,混合着油烟呛人的味道和蒸汽,厨房里环境越来越差。进入操作间不久,记者已经觉得头晕,眼睛被呛出了泪。而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王义贤要沟通、配菜、打卡、传菜、打饭,头和身体不断摆来摆去。他坦言,在那么多配菜上转来转去,又在这么大的噪声里,经常觉得脑袋晕。每天他要配将近五百份菜,也就是说,要在这台子上转来转去五百个来回。他每次都尽量步子迈大一点一步到位或者用退着走的办法减轻头晕。但是他从来没有放慢过节奏,“学生老师赶时间,厨师等着炒菜”。他觉得拉长大家等待的时间自己心里很过意不去。
      记者发现,小炒哥会在有的盘子里多加一点“料”。“其实这是他和炒菜师傅的暗号,加一片番茄表示醋溜,一片番茄一片青椒表示酸辣,两片番茄表示糖醋,两片辣椒就是特辣”。都说众口难调,王义贤却争取做到众口能调,努力使每个人满意。他细心观察每个人,哪个同学爱吃哪个师傅炒的菜他都会注意,留心地专门把菜让这个师傅炒。有次有一个同学因病需要忌口,找王义贤讲了苦恼。王义贤非常理解他的心情,每次都特别提醒炒菜师傅注意调料。在他的关照下,这位同学渐渐恢复了健康,痊愈时还专门找王义贤表示感谢。
有位老师过来打卡后直接拿走了一盘炒好的菜。小炒哥说,这位老师每次来都吃青椒土豆豆干混炒,看到他在排队就提前配菜炒好。王义贤有很多“老顾客”,细心的他记得每个“老顾客”的口味和偏好,来了不用说话,他就能准确上好令人满意的菜,节省了顾客的时间。
      正是热心、细心加真心,小炒哥成了大家的好朋友。有同学和老师长年在他的窗口吃饭,十年以上的“粉丝”大有人在。这些同学读书时吃王义贤炒的菜,在成电完成了学业留了校,带着自己的学生依然来王义贤这里吃炒菜。大家旅游归来不忘记给他带上小礼物,有人去参加亲戚婚礼还给小炒哥带回喜糖,甚至毕业聚会时,有同学专门带来二锅头向他告别。
      将近中午一点,食堂恢复冷清,小炒哥打扫窗口,把食物放进冰箱,这时候他和食堂的师傅们才能开始吃中饭。休息片刻后又是新一轮的切菜和准备晚饭的工作。小炒哥坐着静静喝着水,高负荷运转的身体非常疲倦,然而,大家都发现,自始至终,小炒哥都是在微笑的,这样的笑容和情绪感染了所有人。“习惯了,要是一天没见到学生老师们,没听到炒菜声音就觉得不踏实。将心比心,学生老师出门在外不容易,我作为一个厨师能给他们的也就这么多,好吃的菜,温馨的服务。”
      大家喜欢他的笑容和笑容背后那种精神,喜欢这个把平凡琐碎的工作演绎得快乐难忘的小炒哥。
 

关键字:

关注我们,后续将提供更多服务